關于鏡架的調整
分類:眼鏡調校 閱讀:451
鏡架出廠時需符合標準尺寸,但標準尺寸的鏡架不一定符合具體的配鏡者。為了使配鏡者達到滿意的佩戴效果,要根據每一位配鏡者頭部、面部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因此,鏡架調整通常分為標準調校和針對性調校兩類。
(一)標準調校
標準調校與配戴者的臉形不相關,目的是使鏡架具備出廠時的標準尺寸。調整時遵循“由前往后”原則,即從鏡圈向鏡腿的順序,因為對鏡架前部所作的調整會直接影響鏡架后部形態。對鏡架進行標準調校的情況包括:鏡架出廠前、鏡架展示一段時間之后、割邊完畢后、配戴鏡架變形后的初始調整。調整過程為:
(1)調整鏡架鏡面角至170°~180°;
(2)調整雙眼的鏡圈前傾角相等,約為8°~15°;
(3)調整鏡腿外張角相等,約為90°~95°夾角;
(4)調整兩側鏡腿的身腿傾角一致,即使兩鏡腿相互平行。使得前傾角相等,約為8°~15°;
(5)調整雙側鏡腿,并保持雙側鏡腿彎點長、垂俯角、垂內角相等;
(6)在平面上調整鏡腿的一致性,將鏡架兩鏡腿張開倒置于水平面上,使兩鏡腿平行,彎曲部相等,兩鏡腿與水平面平行接觸。翻轉鏡架后,兩鏡腿走末端與水平面接觸;
(7)合攏鏡腿,調整鏡腿折疊后的均勻性,從后觀察鏡架,使兩鏡腿相互平行相疊,或者僅成極小夾角,相交點位于鏡架中央且兩側角度相等;
(8)調整鼻托,使左右鼻托對稱,高度、角度及上下位置適中;
(9)調整鉸鏈螺絲緊張度,交替開合鏡腿,既可保持鏡腿張開又無開合阻力感。輕輕晃動鏡架時,鏡腿仍可保持原位。
(二)針對性調校
人的臉形各不相同,因人而異。針對性調校是要根據配戴者的臉形調整鏡架,使其接近或達到理想配適。理想配適指鏡架框面均勻地置于鼻子之上,鏡腿松緊度適中,鏡架重量均勻地分擔在鼻梁及雙側耳部。戴上理想配適的鏡架,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配戴者戴鏡的感覺。正確的鏡架配適對提高視覺舒適度也很重要。另外,配戴眼鏡時,眼鏡的重量對鼻根部及耳部的壓迫或摩擦都可以影響皮膚、皮下神經、淋巴管的功能。所以整形眼鏡時應根據頭面部形狀設計鏡架參數,盡可能減少對皮膚的壓迫和神經的刺激。大多數現代鏡片,驗配時需考慮前傾角度和后頂點距離,所以在配鏡過程中鏡架的針對性調校就更顯重要。鏡架針對性整形的順序和標準整形一樣,也是自前向后。針對性調校步驟為:
1.水平調校 需要考慮鏡片類型,單光鏡片光學中心與瞳孔相對;雙光鏡兩側子片高度(距離下瞼)應相等;漸變鏡配鏡十字應與瞳孔相對。經過標準整形的鏡架不能保持水平說明配戴者的面部不對稱,需要進行針對性整形。如左右鏡片位置不等高,說明配戴者的兩耳位置高低不一。右眼鏡片較高,則需將右鏡腿抬高,或者將左鏡腿放低。反之亦然。不過整形時需注意對傾斜角的影響。
2.調整戴鏡后前傾角 使雙眼前傾角相等,約為8°~15°。從正面觀察,左右鏡片高度一致,而且笑的時候鏡圈不與臉頰接觸。如果觸及臉頰,則應減小前傾角,或者整形金屬鏡架的鼻托以增大后頂點距離。配戴漸變鏡時,前傾角范圍在10°~20°之間,另外為獲得最佳矯正視力,后頂點距離應盡量小,約為12~14mm,以不觸及睫毛為限。
3.調整鏡腿外張角 需要從配鏡者正面觀察眼鏡是否左右偏移,從頭上方觀察兩側頂點距離是否相等;還需觀察鏡腿與頭部顳側的距離是否恰當。如果發現左眼鏡片距鼻側較近,則內收左側鏡腿,同樣也可外展右側鏡腿。反之亦然。
4.調整鏡腿側彎 鏡腿的側彎應與配戴者頭部形狀相符,避免鏡腿在雙顳側過松或過緊。
5.調整鏡腿彎點長 使其與雙側耳尖的位置相符。
6.調整鏡腿垂長的彎曲形態 使其與耳后輪廓及頭部解剖彎曲一致。
(三)金屬鏡架調整
金屬鏡架調整的重點是鼻托和身腿傾斜角、外張角、鏡腿彎點長和垂長彎曲形狀的調整。金屬眼鏡架調整的難點是鼻托與鼻梁的相配,鏡腿垂長部與耳朵、頭部乳突骨的相配。
1.調整外張角時 一只手握鏡腿調整鉗作輔助鉗,鉗在鏡圈面樁頭處,另一只手握平圓鉗作主鉗,鉗在鏡腿側樁頭處,向外扭腕增大外張角,向里扭腕減小外張角。
2.調整身腿傾斜角時 一只手握整形鉗,鉗在鏡圈面樁頭處作輔助鉗,另一只手握整形鉗,鉗在鏡腿鉸鏈前作主鉗,向上扭腕,減小身腿傾斜角,向下扭腕,增大身腿傾斜角。
3.調整鼻托間距時 一只手持鏡架,拇指與食指分別捏住鏡圈上下方。另一只手持圓嘴鉗,鉗住托葉梗下部向鼻側扭腕,縮小間距,向顳側扭腕,擴大間距。在鼻托間距調整好后,用
(一)標準調校
標準調校與配戴者的臉形不相關,目的是使鏡架具備出廠時的標準尺寸。調整時遵循“由前往后”原則,即從鏡圈向鏡腿的順序,因為對鏡架前部所作的調整會直接影響鏡架后部形態。對鏡架進行標準調校的情況包括:鏡架出廠前、鏡架展示一段時間之后、割邊完畢后、配戴鏡架變形后的初始調整。調整過程為:
(1)調整鏡架鏡面角至170°~180°;
(2)調整雙眼的鏡圈前傾角相等,約為8°~15°;
(3)調整鏡腿外張角相等,約為90°~95°夾角;
(4)調整兩側鏡腿的身腿傾角一致,即使兩鏡腿相互平行。使得前傾角相等,約為8°~15°;
(5)調整雙側鏡腿,并保持雙側鏡腿彎點長、垂俯角、垂內角相等;
(6)在平面上調整鏡腿的一致性,將鏡架兩鏡腿張開倒置于水平面上,使兩鏡腿平行,彎曲部相等,兩鏡腿與水平面平行接觸。翻轉鏡架后,兩鏡腿走末端與水平面接觸;
(7)合攏鏡腿,調整鏡腿折疊后的均勻性,從后觀察鏡架,使兩鏡腿相互平行相疊,或者僅成極小夾角,相交點位于鏡架中央且兩側角度相等;
(8)調整鼻托,使左右鼻托對稱,高度、角度及上下位置適中;
(9)調整鉸鏈螺絲緊張度,交替開合鏡腿,既可保持鏡腿張開又無開合阻力感。輕輕晃動鏡架時,鏡腿仍可保持原位。
(二)針對性調校
人的臉形各不相同,因人而異。針對性調校是要根據配戴者的臉形調整鏡架,使其接近或達到理想配適。理想配適指鏡架框面均勻地置于鼻子之上,鏡腿松緊度適中,鏡架重量均勻地分擔在鼻梁及雙側耳部。戴上理想配適的鏡架,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配戴者戴鏡的感覺。正確的鏡架配適對提高視覺舒適度也很重要。另外,配戴眼鏡時,眼鏡的重量對鼻根部及耳部的壓迫或摩擦都可以影響皮膚、皮下神經、淋巴管的功能。所以整形眼鏡時應根據頭面部形狀設計鏡架參數,盡可能減少對皮膚的壓迫和神經的刺激。大多數現代鏡片,驗配時需考慮前傾角度和后頂點距離,所以在配鏡過程中鏡架的針對性調校就更顯重要。鏡架針對性整形的順序和標準整形一樣,也是自前向后。針對性調校步驟為:
1.水平調校 需要考慮鏡片類型,單光鏡片光學中心與瞳孔相對;雙光鏡兩側子片高度(距離下瞼)應相等;漸變鏡配鏡十字應與瞳孔相對。經過標準整形的鏡架不能保持水平說明配戴者的面部不對稱,需要進行針對性整形。如左右鏡片位置不等高,說明配戴者的兩耳位置高低不一。右眼鏡片較高,則需將右鏡腿抬高,或者將左鏡腿放低。反之亦然。不過整形時需注意對傾斜角的影響。
2.調整戴鏡后前傾角 使雙眼前傾角相等,約為8°~15°。從正面觀察,左右鏡片高度一致,而且笑的時候鏡圈不與臉頰接觸。如果觸及臉頰,則應減小前傾角,或者整形金屬鏡架的鼻托以增大后頂點距離。配戴漸變鏡時,前傾角范圍在10°~20°之間,另外為獲得最佳矯正視力,后頂點距離應盡量小,約為12~14mm,以不觸及睫毛為限。
3.調整鏡腿外張角 需要從配鏡者正面觀察眼鏡是否左右偏移,從頭上方觀察兩側頂點距離是否相等;還需觀察鏡腿與頭部顳側的距離是否恰當。如果發現左眼鏡片距鼻側較近,則內收左側鏡腿,同樣也可外展右側鏡腿。反之亦然。
4.調整鏡腿側彎 鏡腿的側彎應與配戴者頭部形狀相符,避免鏡腿在雙顳側過松或過緊。
5.調整鏡腿彎點長 使其與雙側耳尖的位置相符。
6.調整鏡腿垂長的彎曲形態 使其與耳后輪廓及頭部解剖彎曲一致。
(三)金屬鏡架調整
金屬鏡架調整的重點是鼻托和身腿傾斜角、外張角、鏡腿彎點長和垂長彎曲形狀的調整。金屬眼鏡架調整的難點是鼻托與鼻梁的相配,鏡腿垂長部與耳朵、頭部乳突骨的相配。
1.調整外張角時 一只手握鏡腿調整鉗作輔助鉗,鉗在鏡圈面樁頭處,另一只手握平圓鉗作主鉗,鉗在鏡腿側樁頭處,向外扭腕增大外張角,向里扭腕減小外張角。
2.調整身腿傾斜角時 一只手握整形鉗,鉗在鏡圈面樁頭處作輔助鉗,另一只手握整形鉗,鉗在鏡腿鉸鏈前作主鉗,向上扭腕,減小身腿傾斜角,向下扭腕,增大身腿傾斜角。
3.調整鼻托間距時 一只手持鏡架,拇指與食指分別捏住鏡圈上下方。另一只手持圓嘴鉗,鉗住托葉梗下部向鼻側扭腕,縮小間距,向顳側扭腕,擴大間距。在鼻托間距調整好后,用
上一篇:關于調校眼鏡架,正確的方法在這里
下一篇:戴眼鏡不舒服怎么調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