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鏡也有“誤區”,這些年你戴對了么?
分類:眼鏡保養 閱讀:136
6月6日是第24個“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健康,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據統計,我國現階段約有6億近視患者,“小眼鏡”在校園里出現得越來越多。然而,很多已經佩戴上眼鏡的青少年甚至家長并不知應如何科學佩戴,為此,記者梳理了部分“誤區”。
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許多人認為一次驗配佩戴了眼鏡就解決了視力問題,其實不然,人眼球的屈光狀態是會發生變化的。”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委員吳強主任表示,由于人們對于自我視力保護不夠重視,日常用眼不科學,未來發生高度近視病理性眼底改變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到時候可能引發多種并發癥。
誤區一:一副眼鏡戴終身
眼鏡也有“保質期”。據了解,許多近視患者在購買并佩戴眼鏡后會長期佩戴同一副眼鏡,有人甚至一戴就是好多年。“其實眼鏡在我們日常的使用過程中,經過長久佩戴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老化。”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主任醫師周行濤表示,“若長期佩戴存在老化現象的眼鏡,有時可能會因眼鏡變形而對佩戴者的視力造成傷害。”
誤區二:先選鏡框再選鏡片
當消費者走進眼鏡店,面對陳列在展柜內琳瑯滿目的鏡框時會不由自主地進入“選框模式”。但若從功能的角度,配眼鏡的正確順序應是先選鏡片再選鏡框。據明月鏡片副總裁曾哲介紹,由于每個人的視力情況不同,適合的鏡片也會不同,“畢竟真正具備矯正視力功能的是鏡片,因此選擇好合適的鏡片再選擇相應的鏡框對于佩戴者來說更加有利。”
誤區三:自我更改配鏡度數
“近視300度,配個250度的眼鏡是不是就夠了呢?”與準備選購眼鏡的許女士一樣,不少眼鏡消費者也有相同的疑問。據了解,許多消費者總會出于各種原因在配鏡時自我調整配鏡度數,特別是有部分家長在給子女購買眼鏡時總會擔心將度數配足會導致視力惡化而隨意調整配鏡度數。
專業人士表示這是一種誤區。“有的配鏡者在存在近視或遠視問題的同時還伴隨輕微斜視,如果未經醫生同意就將眼鏡度數降低,不僅不能有效矯正患者視力,可能還會加重病情。”周行濤強調,對于眼球處于發育期的未成年人更應該遵照醫囑,不可隨意更改配鏡度數。
誤區四:配鏡后再不復查
不少人認為戴上眼鏡后視力問題得以解決,就放松了對自我眼睛的關注。據明月鏡片市場總監廖鵬介紹,眼鏡屬于半定制化產品,因此與佩戴者實際情況產生差異在所難免,眼鏡佩戴后感覺不適的原因包括鏡片自身、裝配、鏡架、度數變換太大、驗光過矯等。“若佩戴者長時間佩戴眼鏡還覺得不適,應及時進行調整,讓眼鏡為我們服務,莫要讓自己的眼睛去適應不合適的眼鏡。”
在吳強看來,不論是近視患者還是存在其他視力問題的患者在佩戴眼鏡后數月還應前往醫院進行復查,了解自己所戴的眼鏡是否已經滿足自我視力需求,“通過復查可以更加準確了解自我眼睛的情況以及所佩戴的眼鏡是否合適。”
“我們戴上眼鏡的時候不僅不應該放松對眼睛的關注和保護,反而應當更加注重呵護自己的視力。”周行濤說,只有大家真正意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才能養成良好的用眼護眼的習慣。
根據國家多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兒童青少年時期可以通過科學用眼、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方式預防、控制和減緩近視。家長一旦發現兒童青少年視力異常,應當及時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矯正。
從事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的機構或個人必須嚴格依法執業、依法經營,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近視克星”等表述誤導近視兒童青少年和家長。
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許多人認為一次驗配佩戴了眼鏡就解決了視力問題,其實不然,人眼球的屈光狀態是會發生變化的。”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委員吳強主任表示,由于人們對于自我視力保護不夠重視,日常用眼不科學,未來發生高度近視病理性眼底改變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到時候可能引發多種并發癥。
誤區一:一副眼鏡戴終身
眼鏡也有“保質期”。據了解,許多近視患者在購買并佩戴眼鏡后會長期佩戴同一副眼鏡,有人甚至一戴就是好多年。“其實眼鏡在我們日常的使用過程中,經過長久佩戴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老化。”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主任醫師周行濤表示,“若長期佩戴存在老化現象的眼鏡,有時可能會因眼鏡變形而對佩戴者的視力造成傷害。”
誤區二:先選鏡框再選鏡片
當消費者走進眼鏡店,面對陳列在展柜內琳瑯滿目的鏡框時會不由自主地進入“選框模式”。但若從功能的角度,配眼鏡的正確順序應是先選鏡片再選鏡框。據明月鏡片副總裁曾哲介紹,由于每個人的視力情況不同,適合的鏡片也會不同,“畢竟真正具備矯正視力功能的是鏡片,因此選擇好合適的鏡片再選擇相應的鏡框對于佩戴者來說更加有利。”
誤區三:自我更改配鏡度數
“近視300度,配個250度的眼鏡是不是就夠了呢?”與準備選購眼鏡的許女士一樣,不少眼鏡消費者也有相同的疑問。據了解,許多消費者總會出于各種原因在配鏡時自我調整配鏡度數,特別是有部分家長在給子女購買眼鏡時總會擔心將度數配足會導致視力惡化而隨意調整配鏡度數。
專業人士表示這是一種誤區。“有的配鏡者在存在近視或遠視問題的同時還伴隨輕微斜視,如果未經醫生同意就將眼鏡度數降低,不僅不能有效矯正患者視力,可能還會加重病情。”周行濤強調,對于眼球處于發育期的未成年人更應該遵照醫囑,不可隨意更改配鏡度數。
誤區四:配鏡后再不復查
不少人認為戴上眼鏡后視力問題得以解決,就放松了對自我眼睛的關注。據明月鏡片市場總監廖鵬介紹,眼鏡屬于半定制化產品,因此與佩戴者實際情況產生差異在所難免,眼鏡佩戴后感覺不適的原因包括鏡片自身、裝配、鏡架、度數變換太大、驗光過矯等。“若佩戴者長時間佩戴眼鏡還覺得不適,應及時進行調整,讓眼鏡為我們服務,莫要讓自己的眼睛去適應不合適的眼鏡。”
在吳強看來,不論是近視患者還是存在其他視力問題的患者在佩戴眼鏡后數月還應前往醫院進行復查,了解自己所戴的眼鏡是否已經滿足自我視力需求,“通過復查可以更加準確了解自我眼睛的情況以及所佩戴的眼鏡是否合適。”
“我們戴上眼鏡的時候不僅不應該放松對眼睛的關注和保護,反而應當更加注重呵護自己的視力。”周行濤說,只有大家真正意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才能養成良好的用眼護眼的習慣。
根據國家多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兒童青少年時期可以通過科學用眼、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方式預防、控制和減緩近視。家長一旦發現兒童青少年視力異常,應當及時帶其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矯正。
從事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的機構或個人必須嚴格依法執業、依法經營,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近視克星”等表述誤導近視兒童青少年和家長。
相關推薦